顺达开户
你的位置:顺达开户 > 业务范围 >

【鉴赏】元赵孟頫墨迹本《松江宝云寺记》,无价之宝竟然曾被村民拿来糊墙!


发布日期:2024-08-22 18:19    点击次数:173

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松江宝云寺记》,有拓本和墨迹。因为墨迹本曾经被裁开了当窗户纸,所以损坏了。对比拓本少了229字,且有些字是后人补的。

上海亭林镇宝云寺,始建于唐代,年久失修,在元代重修后,宝云寺主持净月禅师延请牟巘撰文,元人廉密知儿海牙(汉名廉恂)篆额,并且由赵子昂书碑,至大元年(1308)书写,此时赵54岁,书法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碑,一直保存到1966年,在文革期间此碑原石和宝云寺仅存的山门一起,被人损坏。损坏的很彻底,现能亭林镇政府只找到一些碑石碎片,原文的960字,只余70余字。此碑碑文“夫成之难,继之尤难,后之人尚毋忘前劳,益加持守”,显得格外刺眼。

图片

图片

《松江宝云寺记》是至大元年,此时的赵子昂身上早期学习米芾、宋高宗的痕迹已经更加淡薄。取而代之的是李邕和二王风格,更加秀丽劲健。

明代王世贞评价赵子昂“碑刻处于李北海,北海虽佻而劲,承旨稍厚而软”,我认为非常准确。

人的审美是有倾向性的,赵子昂在学习技巧规律时,对李邕(李北海)和二王,都肯定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赵子昂的审美倾向就是删繁就简,结字均匀

图片

图片

1:笔法上删繁就简

赵字用笔,关注的是头尾顿挫回锋,对起笔、转折处进行了强调,在行笔是则大抵是提按平动顺畅带过,用笔方式相对简单。

“上下直如贯珠而势不相承”,这就是他在传承二王笔法时忽略的地方。简化了二王的用笔,让变化的范围由点画整体的变化变成了仅仅着眼于顶端和折笔的地方,乍看起来就容易平淡无奇缺乏趣味,没有二王用笔飘逸洒脱、立体连绵的效果。

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成,晋人作书时没有那么多规矩与法度,所以提按转折都没有固定的模式,现在去看反而有丰富的趣味性,而赵字带来的是成熟的规律性。

图片

图片

2:结字上分布均匀

赵子昂的楷书将李邕的攲侧变成平稳,趋于均匀。李邕的字有一种奇宕流畅的美,行笔放纵恣意,字与字之间互为顾盼,俯仰生姿,妍丽之中有雄强之势。这种似奇而反正欹侧,被天才赵子昂改造得更加平稳。

分布均匀,让字的大小伸缩的运动姿态,大打折扣,给人一种平淡的感觉。赵自己也说“临帖之法,欲肆不得肆,欲谨不得谨。然与其肆也,宁谨“。写的拘谨的赵子昂,也因为这种分布均匀的结字方式,被打上”俗书“的烙印。

当然,分布均匀有得有失,它也使得赵子昂的字显得整体和谐统一,更加流美精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如其学,如其人而已”。书法因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而呈现不同风格,赵子昂写得完全像二王和李邕,也是没有意义的。历史上有一个王羲之、王献之、李邕就够了,不需要一个复制品,历史也需要一个赵孟頫,就算是这个精简了笔法和将字写的停匀的赵孟頫。

做艺术的要有自信,用书法为自己发声,创造自己的“魏晋风度”,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退一万步说,不管赵子昂写的如何,我们后人都没有资格去评价甚至是批判,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烙印,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传承好,再发扬光大,至于创新,真的不需要了,反观当今又有几个人把传承做好了的呢?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在书法上,传说赵子昂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将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临摹了500遍,所以从书法的勤奋程度以及天分上面,赵孟頫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所以他能够“日书三万字”,才名冠绝天下。赵孟頫在楷书上能够比肩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在经历了宋四家的巅峰之后,还能够比肩于唐人,赵孟頫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

赵孟頫楷书吸取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褚遂良等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动秀美、端庄优雅的字体。当然,赵孟頫还吸取了唐李邕的劲挺力健之势,方得其笔势流美遒劲。

精彩回顾:

【论坛】书法人必读必备——最全繁简异体字对照

【字帖】赵孟頫罕见隶书作品《千字文》,你给打几分?

【鉴赏】王羲之赵孟頫草书《采菊帖》比较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顺达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